近年来,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立足自身红色资源,牢记褒扬烈士、教育群众的功能定位,注重在挖掘英烈事迹和弘扬英烈精神上做文章,盘活用活红色资源,推动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把红色阵地旗帜“扬”起来
改造基础设施,提升园区“硬实力”。为加强纪念馆的安全管理,对馆内监控设施重新布局,采用智能监控系统,实时调节参观流量,科学安排瞻仰活动。对纪念馆所有电路进行改造、规范布局,为用电安全提供有力保障。
提升园林绿化,打造“花园式”园貌。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,实施园区绿化硬化工程。全园改造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,翻整土地3000余平方米,种植草坪8000余平方米,栽种黄杨树、沙地柏等2800余棵,并铺设喷淋灌溉系统。同时,对园区后山步道进行了硬化与美化处理,提升群众的参观体验。
强化内部管理,提升员工“软实力”。坚持用制度管人,用流程管事,用机制提升动力,对馆内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,通过明确岗位职责、细化工作流程,实现了工作任务的合理分配和高效执行。加强员工培训,涉及讲解、红色文化知识、服务礼仪、沟通技巧等多个方面,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。
二、盘活红色资源,让红色文化地标“活”起来
抓重要节点开展宣教活动。2024年,开展了“2024铸魂·清明祭英烈”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”“9.30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”“铭记历史警钟长鸣纪念九一八事变93周年”等主题活动,接待观众19.1万余人次,讲解2000余场,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。
深化英烈事迹基层宣讲。开展“弘扬红色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下基层”红色故事进校园、进社区宣讲活动,到兴隆县大杖子小学、大石庙社区、柳树底村等7所小学、9个社区(村)进行宣讲,5000余名学生、4500余名群众参与活动。
注重丰富馆藏资源。启动革命烈士文物文献征集、搜寻工作,目前已收到捐赠历史书籍《日本鸦片侵华资料集》《冀热辽人民抗日斗争回忆录》《承德解放战争史料选》等底稿及底片41张;抗日民族英雄孙永勤事迹影像光盘及雕像铭文1份;1943年长城线上大屠杀见证人照片及自述材料7份;热河历史珍贵照片306张;《共和国军事家肖像印》和《热河革命英雄肖像印》瓷刻作品三组28件。经过多方搜寻,成功收集到重要书籍《承德解放战争史料选》,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史料和文物。
三、创新宣教方式,使红色文化品牌“亮”起来
创建“红领巾”讲解品牌。利用馆内红色文化资源优势,在全市中小学开展“英烈故事我来讲——争做红领巾讲解员”招募活动,共招募20余名小讲解员,通过学英烈、讲英烈、颂英烈,让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代代相传。
举办红色主题展览。为进一步提升展览的品质,积极争取有关资金进行改陈布展。目前,正在进行“传承红色基因 共建魅力承德”“抗战英烈家书展”2个临时展览的设计与制作,预计12月中旬对外展出。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此,提前谋划“悲壮的特写镜头——千里无人区图片展”“红旗漫卷热河——承德革命文物精品图片展”,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、凝聚奋进力量。
打造联学共建平台。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,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,加强馆校结合、馆际共建等,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。同沧州市黄骅烈士纪念馆、天津市蓟州区军队离休干部休养所、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惨案纪念馆等单位开展馆际交流活动,交流借鉴先进经验,实现互通互鉴、优势互补。与承德市民族中学、翠桥小学、市消防支队签订共建协议,将纪念馆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“第二课堂”,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,营造缅怀英烈、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。同时,加强与专家学者、民间团体沟通联系,在文物保护与利用、史料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,充分挖掘馆藏资源蕴含的历史价值,为馆藏的活化利用打下良好基础。